乐发VII-《乌山不夜侯》:因“茶”而生,制茶如育人_潮州_钟清友_凤凰单
你的位置:乐发VII > 新闻动态 > 《乌山不夜侯》:因“茶”而生,制茶如育人_潮州_钟清友_凤凰单
《乌山不夜侯》:因“茶”而生,制茶如育人_潮州_钟清友_凤凰单
发布日期:2025-07-06 20:30    点击次数:60

近日,行走的金山书院——“金山观潮”2025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夫雅集 品读潮州”暨《乌山不夜侯》新书首发音乐朗诵会在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会客厅举行。

活动当天,中国作协会员、潮州市作协理事,同时也是长篇小说《乌山不夜侯》作者的洪树琴(笔名:小树),向在场茶友、文化爱好者等热情分享创作历程。

“行走的金山书院”走进大吴会客厅

据悉,《乌山不夜侯》是首部以潮州单丛茶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其以闻名海内外的“凤凰单丛茶”故里——潮州凤凰山茶区为故事背景,凭借独特视角和深厚底蕴,入选2023年广东“新时代山乡巨变”题材作品创作扶持项目。

展开剩余89%

《乌山不夜侯》

小树 著

作为在潮州生活二十多年的新“潮人”,洪树琴缘何创作以潮州单丛茶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乌山不夜侯》?其创作初衷是什么?又是否有特定的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触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南方日报》与作者展开深入访谈,试图揭开这部佳作诞生背后的更多精彩故事。

以“茶”为线

“和敬精乐”藏进书里

《南方日报》

书中凤凰单丛是贯通全文的一个重要线索。在创作过程中,您是如何将潮州茶文化与小说情节相结合的?这种结合是否基于您对潮州凤凰单丛的深入了解?

洪树琴

《乌山不夜侯》是一部因“茶”而生的小说,小说讲述“95后”青年回乡继承祖辈遗愿经营茶山,并帮助茶农实现创收致富、带动乡村建设的故事。

因为我有对潮州工夫茶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对凤凰单丛茶从源头历史、地域、种植、制作等全方位的纵深了解,所以在构思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时候,一切都是围绕“茶”而推进的。

书名中“不夜侯”是茶的别称,主角钟清友的名字“清友”二字也是茶的别称,钟清友的爷爷钟嘉木,“嘉木”也是茶的别称。

在主角钟清友的成长中,我也是让他沿着“茶”的路径在走。他是一个海归青年,因为疫情滞留茶山开始慢慢了解茶,从被迫留下到主动扎根,他一直秉持的生存理念是:活在当下,“就算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我依然会种我的苹果树。”于是他开始一点点按照自己的构想来改造茶园,拍视频宣传推广茶园,为了把茶做好,他主动拜名师学茶。

他对茶从无感到热爱,这个过程,就是茶文化在钟清友身上浸润滋养的过程,也是一个青年从青葱到成熟的过程。

《乌山不夜侯》长篇小说作家洪树琴

《南方日报》

您如何通过小说中人物关系诠释潮州工夫茶艺蕴含的“和、敬、精、乐”精神?茶叶制作工序与主人公钟清友的成长轨迹类似,这种“制茶如育人”的隐喻是否是您刻意设计的?

洪树琴

潮州工夫茶艺“和、敬、精、乐”的精神贯穿小说的始终。千秋大业一壶茶,这是潮州人行走天下的法宝,只要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工夫茶,可以说潮州人经商处世的哲学就是把工夫茶“和、敬、精、乐”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这部小说写的就是潮州人的生活,所以工夫茶的精神融合在各个人物的生活中。比如钟清友从不会泡茶到后来拜师学艺,能熟练掌握工夫茶二十一式,他和父亲的冲突化解,也是在他懂得了工夫茶的精神内涵,褪去了自己身上的浮躁轻狂,从内到外改变了自己之后,才有了父子相互理解的暖心拥抱。还有他后来去做村民的拆迁工作,也是他带着自家的茶到村民家中去泡茶,在其乐融融的喝茶交谈中,把矛盾化解了,这个过程就是把“和、敬、精、乐”融入生活美学的过程。

钟清友从一个“不靠谱”艺术青年成长为乌山村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这个是我构思之初就设定的主角成长路径,因为这是小说的核心主旨。“制茶如育人”这个理念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为之,只是按照我的人物设定去推进。

但学茶时师父叶汉钟的一句话一直在我的潜意识里回响:“茶和人一样,对待茶要像对待人一样,你用心温柔以待,那么收获的一定是好的反馈,反之亦然。”或许是这句话的深刻影响,让我在行文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这样的意识,落在钟清友的身上,也就悄然而成了这样的轨迹。

身随心动

拜师学艺系统学习茶文化

《南方日报》

您创作《乌山不夜侯》的初衷是什么?是否有哪些经历或现象触发了您的创作灵感?

洪树琴

《乌山不夜侯》的创作可以说是一个偶然,但也是冥冥中的必然。我在潮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入乡随俗,每天都接触潮州工夫茶,每天都在喝凤凰单丛。因为喜欢潮州文化,喜欢工夫茶,所以在2021年我报名参加了潮州工夫茶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的潮州工夫茶艺非遗传承师资班,系统学习了潮州工夫茶的历史、文化和冲泡技艺,还跟着叶老师上凤凰山学习制作凤凰单丛,从源头了解了凤凰单丛的山场、种植、管理和制作。

两年系统的学茶经历,让我真正懂得了凤凰单丛,掌握了工夫茶冲泡技艺,同时还结识了一群同样爱茶的朋友。其中就有几位九零后年轻人,他们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在学习了西方文化之后再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学习茶文化,回到自己的家乡,用年轻人的思维从事茶产业的经营和开拓,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回报。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茶产业的未来,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身上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好的生活体验,根植在我心底,并于不知不觉中悄然生长。

2023年7月,我在省委党校学习时,恰好接到省作协关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题材的征稿通知,于是我连夜拟定大纲和开篇,经过几天的修改和打磨,投了过去。8月初就接到了省作协的电话,告知我小说被选中立项了!就这样我从2023年9月开始全身投入创作这部小说。

为了写好这部小说,我又多次自己开车去凤凰山茶区采风,拜访当地茶农,拜访返乡创业青年,拜访当地政府相关人员,去凤凰单丛博物馆,去凤凰的各个山头看茶园,全面详细了解凤凰茶区的历史和现状,为自己的创作收集丰富的素材。

《南方日报》

您在小说中对凤凰山茶区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描写极为细腻。能否分享一个实地采风时印象最深的潮州本土故事或人物?这些素材如何具体转化为小说中的情节或人物?

洪树琴

去凤凰山采风得到了很多热心朋友的帮助,他们都十分淳朴好客。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采风中遇到的两位年轻人,他们都是九零后返乡创业人员。其中一位是继承自家的茶山事业,在跟着父亲管理茶园和学习制茶的同时,他带着老父亲利用互联网传播推广自家的茶叶,搭建多媒体矩阵,成功构建起网络销售渠道,把凤凰单丛卖到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他还因此结缘了一位山东的爱茶姑娘,千里姻缘因茶牵,并最终修成正果,他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把他的故事浓缩在小说中的男二号“顺子”身上,让“顺子”这样一个因为家庭原因留在茶山很少接触外界的青年人,通过互联网打开世界的大门,并且获得了美满的爱情。一个外来媳妇到凤凰山,自然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美食文化充满了兴趣,所以我又通过这个外来媳妇的视角,把潮州的传统文化和本土美食融入进去。

文化情深

“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潮州”

《南方日报》

作为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题材的作品,您是否希望通过《乌山不夜侯》让更多人关注潮州?除了茶文化,您认为潮州还有哪些未被充分书写的文化符号值得挖掘?

洪树琴

《乌山不夜侯》是以潮州凤凰山茶区为背景的小说,也是目前第一部以小说的形式来宣传凤凰山茶区的作品,书中除了大量写到凤凰单丛茶的制作方法和潮州工夫茶艺的冲泡方法,还有对潮州菜、英歌舞、潮州大锣鼓等许多潮州文化的细腻描写,可以说是一个融合了诸多潮州文化的本土小说。

小说出版后也得到了多位国内知名文学评论家的关注,各个角度的文学评论刊发在报纸和网络上,阅读量超百万,这对潮州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我希望这部小说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潮州,了解潮州,也相信看了这部小说的读者,一定会对凤凰单丛和潮州工夫茶艺有更全面的了解。

潮州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历史底蕴深厚,工艺美术类目众多,其中有17项国家级非遗,47项省级非遗,这些是潮州文化的厚重载体,值得被好好书写。比如潮州手拉壶、潮绣、潮州木雕、潮州菜等等,这些民间传承的宝贵资源,都有丰富多彩的故事可以挖掘,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宣传发展非遗,我觉得作家也可以借助当下好的形势,把目光聚焦到传统工艺的非遗传承上来,用心用情讲好潮州本土的非遗故事。

《南方日报》

您未来有没有其他作品计划?是否有继续探索潮州文化的打算?

洪树琴

从我开始学茶之后,我就把写作重心聚焦在潮州文化上。探索和书写潮州文化,将是我未来写作的主要方向。目前正在构思关于潮州手拉壶的小说创作。

《乌山不夜侯》

小树 著

关于图书

九五后艺术青年钟清友受“乡村振兴”的时代感召,在老支书钟嘉禾的影响下,帮助乌山请来非遗项目传承人叶天羽老师传授凤凰单丛茶制作技艺,克服诸多困难建设乌山茶厂,利用全媒体平台为乌山茶叶和农产品带货,帮茶农实现创收致富;并多方引资排除万难在乌山开发茶旅项目,进行乡村改造,带动曾经的老区乌山人民实现经济腾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乌山的路通了,人回了,民富了,产业集群建立了;老人食堂、乡村图书馆、幼儿园、新学校都有了,钟清友也从一个想定居海外的艺术青年成长为乌山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

本书是广东省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扶持项目,讲述了一个四代人接力建设家乡的故事,同时对潮汕茶文化也有比较深入的描写。

关于作者

小树,本名洪树琴,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潮州市作协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2012年开始网络小说创作,累计创作一千多万字;2013年,网络小说《上位》被评为新浪读书年度十佳原创小说,2019年被凤凰书城评为年度十佳作者,作品《底线》被评为年度最具潜力奖IP。

发布于:广东省

相关资讯